黄小东,许家坝镇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他是一名光荣的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优秀的村支书,更是一名为民利民的好代表。在部队里,用青春热血保家卫国,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用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从优秀士兵到“兵支书”、再到人大代表,虽身份转变,但本色没变,从扎根祖国边疆到扎根基层这片土地,虽“战场”改变,但初心没变,使命没改,仍用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用作为彰显着扎根农村的优秀村支书、好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在乡村振兴这片新战场上,黄小东迅速转变身份角色、积极调整工作状态,从容面对工作难题,认真应对各种挑战。在工作中生活中,黄小东还是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追风赶月、夜以继日的为万塘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着奋斗着奉献着,在为人民服务的这个新战场上留下了很多生动精彩的风采痕迹。

坚持党建引领抓支部建设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提高万塘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村民过上美好生活,黄小东带领万塘村创新自治,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学、抢先学、示范学的引领作用,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万塘村的乡村治理工作中;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载体,创新村民议事形式;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树新风,聚合力,培育文明村风。在此之后,关心村里事情的人多了,发牢骚讲怪话的人少了,邻里互帮互助的多了,争争吵吵的少了。
在2022年3月11日下午,黄小东在开展入户走访时,走到一处独居老人家门口,看到大门紧闭,他大声呼喊、敲门,家里都没人回应,通过电话联系老人也未联系上。于是,他翻窗进入里屋,发现老人倒在地上,意识几乎全无,旁边烧着的炭火刚刚熄灭,他敏锐地察觉到老人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情况紧急下,他立马联系镇卫生院,将老人送往镇卫生院就医。到镇卫生院之后,又因老人昏迷较重,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有限,又和镇卫生院一同将老人送往县人民医院就医,医生说:“幸好发现得及时,再晚一些可能就没救了。”因为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老人脱险后,黄小东将情况电话告知其子女,便在县医院守了老人一夜,直到第二天,老人子女赶到医院方才离开。
正是黄小东敏锐的洞察力,极强的责任心,才及时在危急时刻挽救了一氧化碳中毒老人的生命,更是避免了一场悲剧。事后,该名老人的女儿黄女士给万塘村村委送来了一面锦旗,上书“危难之中伸援手 解救群众尽职责”几个大字。
坚持依托资源抓产业发展
每年春节期间,万塘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黄小东的组织下,都会举办万塘村春晖人士座谈会,凝聚万塘村春晖人士力量,共谋万塘村的发展大计,围绕村级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以及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工作畅所欲言,认真记录春晖人士提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实际认真实施,他的做法也得到了该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黄小东表示:“党委政府信任我,选举我当村党支部书记、群众信任我,选举我党村民委员会主任、人民信任我,选举我当人大代表,重任在肩,我必须立足工作岗位,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担任万塘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结合万塘村有利地势条件,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争取产业项目,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助力群众就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黄小东说:“我们村原来一直发展蔬菜基地,因经营不善,导致基地闲置了一段时间。后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恒成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进行圣女果种植,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有效盘活闲置资源。”
“以前我们一年到头都在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年收成也没多少。现在可不一样了,土地由村里集中流转用来发展产业,赚钱了我们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分红。”万塘村村民黄井霞说。种植基地的建成不仅让村民摇身一变“股民”,足不出户参与分红,圣女果种植基地采摘期间每日用工人数达80多人,还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坚持初心使命抓干群联系
黄小东表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和村支书,我会把自己化作一座桥,把党委、政府与万千群众连接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走近群众,工作中服务群众,做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服务员,以实际行动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利,把群众满意当作工作的最高标准,忠诚尽责,奋勇争先,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切实担当起新时代新征程给予的使命责任。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