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桃,万山区人大代表,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多年来致力于发展蔬菜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她发展大棚蔬菜505亩,主要种植黄瓜、辣椒、龙芽等。带领周边群众就近就业100余人,其中长期固定工人50人,旺季临时用工50余人,当前条件下每年发放群众务工费200余万元。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36.36万元。同时,173户建档立卡户获得产业分红,每年分红10万元至40万元。杨元桃也先后获得“贵州省巾帼建功标兵”“铜仁市五一劳动章”“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

千辛万苦谋出路,回乡结缘“蔬菜梦”
杨元桃生在农村,深知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耕作不易,在农村发展产业可谓“天方夜谭”。2008年底,单打独斗创办红火砖厂的她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场意外,赔光了所有积蓄,女儿刚上高中,父母经常生病,催债人上门讨债是“家常便饭”,第一次我以“失败者”的身份“远近闻名”。在穷困潦倒绝望之际,杨元桃的亲戚朋友不断地鼓励与支持,让她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那时的她暗自下决心,自己不能就此倒下,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摆脱“失败者”的身份!2015年底,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区委区政府在全区示范性推广九丰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黄道乡的干部找到杨元桃,鼓励她发展蔬菜产业,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杨元桃表示支持。那时的她想上天总算眷顾她一回,每天扑到研究如何种菜上,不是到网上学习“五花八门”的种菜知识就是到乡农业服务中心咨询相关政策,在杨元桃的多番“捣腾”下,她成了乡政府的“常客”,乡党委派她去山东省寿光市参观学习,参观学习回来后,杨元桃觉得规模化种植商品蔬菜这条路可行,就下定决心干。

千山万水求良方,推动黔货“出深山”
杨元桃深知种菜只是第一步,是把大棚建起来。她“厚脸皮”向亲朋好友借钱、银行贷款、争取政府支持,大棚最终建好了,但是技术又成了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雇佣的员工不掌握种植要点,产量少、质量不高,只得以低价售出,年终一盘算,钱没赚到,却倒贴20多万,员工的工资就更没有着落。正当杨元桃无计可施,乡党委、政府给了她帮助,协调资金把员工的工资发了,60万元的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向百汇源。杨元桃期待已久的农产品加工包装车间和办公用房终于建成,自此她可以无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品牌打造、质量提升中。吃一堑、长一智,技术是提高质量和产量的“不二法门”,杨元桃想到了外出“取经”,却无“门道”。区、乡人大得知后,帮杨元桃牵线搭桥,让她带着几名有技术基础的员工外出学习。回来后,杨元桃带着信心满满的员工,一小块一小块地试种,菜苗培育、移栽、施肥、剪枝等等,她都带着员工干,西红柿、黄瓜、丝瓜、龙芽,大棚里出产的蔬菜种类越来越多,产量和质量也都提上去了,杨元桃成了乡亲们口中的“菜姐”,在以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的大力推介下,莞铜协作的东风吹到了百汇源。2022年7月,公司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百汇源”品牌蔬菜成功“出黔入港”,杨元桃种植的“龙芽菜”“毛节瓜”双双携手走进广东香港。
千方百计促发展,携手共奔“致富路”
创业路上,党委政府给了杨元桃关怀,成就了她;8年人大代表履职路上,杨元桃始终坚持“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积极履职尽责带民谋福。随着蔬菜基地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到基地务工、学习果蔬种植技术,但很多时候难以一一为大家讲解,为了让群众学到更加专业和具体的技术,杨元桃利用基地开展了多期农业种植培训,并在培训结束后,雇佣参加培训的脱贫群众在基地务工,与群众签订劳务合同,尽己所能解决群众的就业难问题。当时有的群众不敢来,担心不赚钱,还有的身体不方便,杨元桃便让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参与进来,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每户每年有1000多元租金,加上平时到蔬菜基地干活,每天还能挣80多块钱。如今,旺季有100多名农村妇女在百汇源蔬菜种植基地务工,虽不能大富大贵,但也算是为她们增加一点收入,让她们也撑起家庭的半边天。同时,面对疫情防控,杨元桃主动参与上门排查、卡点值守、跑腿“代购”,在疫线“蔬出”3万余斤蔬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万山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乡亲们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杨元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精心谋事、潜心干事,继续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做表率,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绿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农民手中的“一亩三分地”实现更多的收益,为乡村振兴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