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琴,德江县兴农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德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德江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近年来,刘琴用她的执着和追求,将责任扛在肩上,将使命记在心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诠释人大代表的使命与担当。
敢为人先,下岗领办民营企业
1996年9月,毕业于贵州省贸易经济学校的刘琴,被分配到德江县星星油脂公司工作。1997年12月,因工作需要被调整到德江县购销公司稳坪分公司财务室工作。2003年,因国企改革,成为一名下岗职工。
2004年,下岗失业的刘琴,个人多方筹资近千万元,与同事付加斌合伙租用房屋,创办了德江县兴农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具体经营粮食收购、加工、销售,菜油、大豆油、花生油、食用植物油销售。刘琴具体负责企业日常运营和财务管理工作。

近年来,德江县兴农米业有限公司在刘琴的带领下,逐步走出一条带动农业、服务农村的民营企业,形成了融粮食加工、粮油供应为一体,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的发展模式。
目前,德江县兴农米业有限公司已建成了年加工大米3万吨的生产线。2023年,该公司订单收购本县稻谷500余吨,向外采购稻谷近1.2万吨,生产大米1.1万吨。
近年来,该公司还承担了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的营养餐大米、食油供应任务,为全县3万余名农村学生的营养餐提供了安全、放心的产品。
如今,德江兴农米业成为省级重点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无私大爱,反哺社会贡献爱心
“非常感谢刘琴阿姨,没有她的帮助和关心,我们公司的发展就没有这么顺利,更达不到今天的规模……”。近日,德江县应得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忠凯如是说。
多年来,刘琴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她深知企业发展的不易。遇到别的企业有了困难,她都会“插一手”,帮助企业出点子、找出路。

2022年,刘琴得知县内的一家民营企业——德江应得商贸公司因业务拓展,资金链短缺,急需融资才能保证公司运转。得知这一情况后,刘琴为该公司牵线搭桥向银行担保,解决了300万元的商业贷款。2023年,该公司因业务量剧增,人手不足,工作效率较低,刘琴当即协助该公司开展技术改革,一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员工知道如何高效作业,用心做好服务;二是为该公司引进一套进销存管理系统,规范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步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
“其实,这些年,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厚爱、诸多友人的支持,德江县兴农米业也没有今天的成就。”刘琴如是说。
多年来,刘琴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不求回报、投身公益”的形式和低调谦逊的态度积极回报社会。2019年,她借助自身企业的优势,累计出资70余万元帮扶资金助力脱贫攻坚;2021年,再次出资30余万元,投入乡村振兴事业;2022年以来,还分别为共和、荆角、枫香溪等乡镇解决产业发展、扶贫济困物资50余万元。同时,还建立了企业职工子女助学救助基金制度,凡是本企业职工子女只要考上大学,都会享受一本线3000元、二本线2000元、大专1000元的一次性助学金。
2014年以来,该县龙泉乡牧羊岭村精准扶贫户冯云修成为企业的生产员工,其爱人因患有风湿病瘫痪卧床无人照顾,同时还有3个子女在学校读书。
为解决好冯云修的后顾之忧,刘琴作出了决定,将冯云修一家都接到了厂里,无偿提供食宿。如今,冯家3个子女都走进了大学,享受到了助学金。
谈到这一点,冯云修激动地说:“多年来,如果不是刘琴大姐的支持,我们这样的家庭可能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能力让孩子们完成学业。”
2018年8月,德江县枫香溪镇软坳村的王娜娜、王娇娇两姐妹分别被厦门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录取。但因家庭贫困,姐妹俩正为筹措学费而犯难。刘琴分别为王娜娜、王娇娇送去了3000元的资助金,并承诺每月解决姐妹俩生活费800元,直到大学毕业。
如今,王娜娜、王娇娇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姐妹俩对刘琴的资助铭记在心:“多年来,感谢刘阿姨的关心和资助,我们定会努力工作,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据统计,十年来,刘琴先后捐助各种经费达200多万元,积极赞助各种公益事业,为德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刘琴凭借她的真诚和善良,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21年,刘琴被选举为德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并在德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常委会委员。
履职尽责,群众“饭碗”装得更满
几年来,刘琴始终不忘一位人大代表的职责与担当,用她的实际行动,兑现着向选民作出的“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她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献计出力。每次参加县里的人代会上,她都积极发言,针对粮食生产、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提出建议意见。
2023年,刘琴在对该县坝区农业进行调研时得知,多年来因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群众种粮积极性偏低,荆角乡角口村坝区500亩粮田撂荒。她主动与荆角乡政府联系,与角口村集体达成协议,签订订单农业合作协议,实行保底收购,公司为基地提供种子、农机和劳务服务,每年带动当地群众年务工增收50万元,年土地流转收入15万元,带动200余人就业增收。

今年初,在德江县第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她提出了《关于做强煎茶镇松溪坝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规划的建议》,引起了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松溪坝区以“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当地水稻产业发展,如今遍地金灿灿的谷穗笑弯了腰,呈现出丰收盛景。
如今,在德江县已有龙泉良家坝、合兴的鸟坪、堰塘的井头坝等8个500亩以上坝区与德江兴农米业建立了供销渠道,农民稻谷销售不再难,产业发展底气更足,带动了全县8000多亩水稻产业发展,实现了1.2万农民稳步增收。
“粮食产业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只有稳住了粮食产业,群众的‘饭碗’才会装得更满,乡村才有振兴的希望……”刘琴如是说。
刘琴,一位多年打拼的民营企业家,一个朴实的人大代表,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把群众的希望托付给手中的“饭碗”。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