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道乡人大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立足人大职能,聚焦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出“组合拳”,使人大履职更加接地气、有力度、见实效。
代表建议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度”
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借助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在全乡138个村组设立的“代表建议箱”,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今年以来,共收集意见建议86条,其中涉产业发展意见建议26条,办理落实18条,办理率达69.2%。

结合群众反映的意愿和诉求,乡人大组织代表对黄道乡特色香柚、大棚蔬菜、生态油茶、畜禽养殖“四大产业”开展专题调研,提出相关意见建议6条,均被乡人民政府采纳办理。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代表联名撰写的《关于举全区之力做大香柚产业的建议》得到区人民政府的采纳并办结,推动全乡特色香柚规模突破1.2万亩,黄道乡荣获“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刚性监督促进产业发展环境“高质量”
农业产业发展高质量,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高质量。黄道乡共有17个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0万头,当地居民对环境污染问题反映强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乡人大主席团及时组织代表和部分居民群众代表对生猪养殖产业进行了视察,提出“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配套项目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建议,促进贵州净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黄道,投资2500万元新建年处理25万头生猪、年规划产能10万吨有机肥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投入运营。
正在实施的黄道小河流治理项目共投资3000万元,涉及基本农田保护,事关长远发展。有村民反映白屋场村、田坪村标段用的材料是风化石,石材不符合标准,施工也没有按照合同要求。乡人大代表将群众声音反映到乡人大代表联络站,乡人大及时组织主席团成员和部分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到现场视察取证,并协调水务部门责令返工。目前,不符合标准的标段已全部返工,赢得群众称赞。
代表有为带领群众致富“赢民心”
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素质优势,结合“1+N”结对帮带机制,把人大代表培养成各行各业的精英,把人大代表中的致富能人、产业大户培养成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带头人”。

区人大代表、长坳村村委会主任杨建华发挥自身多年种养殖丰富经验,发展了年出栏2.4万头的生猪养殖和2000多亩香柚种植,走上了长短结合、种养互动的生态循环产业致富路。目前,黄道乡区乡两级人大代表67人中有32人从事特色产业发展。
鼓励人大代表树立感恩意识,争做反哺社会、服务群众的模范。区人大代表杨元桃领办的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棚蔬菜规模已达600多亩,吸纳100多名妇女长期稳定务工,使当地群众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疫情期间,先后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送去10吨蔬菜,今年9月上旬给贵阳送去蔬菜3.5吨。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