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闭会期间履职的重要阵地,也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近年来,铜仁市江口县人大常委会建好用活“两站一室”,因地制宜推行“一站一主题”,把代表联络站建在景点服务区、产业发展地、群众家门口,着力推动“小站点”释放“大能量”。 云遮雾罩,青山隐现,冬日里的梵净山幽静深邃,别具一番冬韵。山脚下,坐落着今年6月刚设立的梵净山人大代表联络站。 这个小站点肩负着大责任:绿水青山的守护离不开法治护航。 《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两个条例的正式施行,对梵净山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立法规范。“我们会组织梵净山区域内各级人大代表对两个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江口县人大常委会代表人事工委副主任、梵净山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黄德智介绍。 一张驻站代表分布图悬挂在墙,各个选区环抱在梵净山景区周围,各级人大代表星罗棋布、散落其间。 36名驻站代表,来自梵净山区域内的太平镇、闵孝镇、怒溪镇、德旺镇,覆盖周边12个村和选区,有效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保护管理工作体系。 为了打通梵净山自然遗产保护区域内群众诉求、生态保护相关意见建议收集通道,联络站常态化开展“进站接待选民,出站走访选民”活动,定期安排代表进站接待选民,确保联络站门常开、人常在,工作不间断。 “每周安排1次代表接待选民,每月协调各级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站接待选民。”黄德智表示,希望联络站能真正成为“一头连着代表、一头连着选民”的重要平台。 位于锦江流域江口县境内末端的坝盘镇,辖区内河谷众多,溪流交错。 “结合本地自然地理特点,我们开展了‘一河(沟)一塘一代表’主题活动。”坝盘镇人大主席马骏介绍,该活动按选区就近明确人大代表对辖区内的河流、山塘、水库划片监管,每月组织巡视反馈,定期提出改进意见。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流量监管、加大巡查管控力度……活动开展以来,人大代表们先后提出50余条意见建议督促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履职。 从招商引资到落地投产,从选址初建到快速发展……自2014年开始,江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滕建杰服务对接农夫山泉贵州梵净山饮用水项目已有十年之久。 生态产品价值如何实现?如今的滕建杰更加坚定:“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依托江口县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去年农夫山泉贵州梵净山饮用水有限公司总产值达10.7亿元,缴税8689万元。 与农夫山泉一样“寻”水而来的,还有好彩头、屈臣氏等140多家知名饮用水、饮料企业,以及梵净山泉、清心露等一批本地品牌。当前,江口县水产业链条正日益壮大。 凯德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蒋志国用“送外卖”的方式作解读——群众“点单”、代表“接单”、街道工委“派单”。 18位驻站代表不仅要定期走访、发现问题,还要将联系方式通过二维码形式张贴到每家每户,方便群众线上“点单”。 人大代表“接单”后,在能力范围内可以协调解决的,会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倘若不能,则会收集整理好后报送街道人大工委。 街道人大工委将按照诉求涉及的职能部门分门别类,及时“派单”给相关职能部门,并做好督办工作。 这一过程中,人大代表会持续关注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并常态化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按期参加街道人大工委组织开展的活动,每次积3分;按要求向选区选民述职,积10分……”为了激发人大代表履职动力,凯德街道人大工委实行代表履职“积分制”。 “我们会给各项指标设置分值权重,并且增设奖励加分项目,引导代表积极履职。”蒋志国介绍,通过对参会履职、闭会期间活动、遵纪守法、模范表率等方面工作进行量化,让代表在“责任坐标系”中找准目标定位。 如同凯德街道一样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实践,在江口县还有许多。 去年以来,江口县人大常委会共组织代表945人次进联络站,开展调研视察活动64次,集中活动36场次,各级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为选民办实事1200余件。 “我们将继续动员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依法有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江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莉表示。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