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动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倾人大之力,在落实区委决策部署上忠诚履职
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精准谋划和实施人大工作,围绕铜仁“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定位要求和万山“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区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围绕全区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立足于人大职能和人大所能发力,多次到省、市人大汇报争取将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立法计划,1名班子成员抽调到市创文指挥部担任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组组长;1名班子成员牵头抓G242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其他班子成员承担综合治税、债务化解等中心工作,做到区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人大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尽人大之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担当履职
始终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开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69项,作出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32项,为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人民群众关注什么,人大就监督什么,每年在召开人代会期间以问卷方式向代表收集民生监督议题,对教育改革、医疗服务、城镇建设用地等领域开展专题询问,对工作不满意的部门敢于亮“红灯”,督促限期整改,回应群众期盼。本着对万山发展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行使人大职权,探索建立“四项机制”提升人大审议意见办理质效,经验做法被《铜仁改革交流》刊发推广。
展人大之为,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上创新履职
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代表联络站开设“代表有约”民意窗口,通过建好诉求平台、畅通收集渠道、规范办理程序、形成民意诉求工作机制,共收集意见建议900余条,推动问题解决500余个,切实把“问题清单”变为“民情订单”。在人民群众所期所盼的事情上花心思、动脑筋、想办法。针对万山镇居民反映临街治丧乱象,推行群众意见代表“提”、代表建议部门“办”、办理成效群众“评”的闭环服务,建成集中治丧点,深受群众好评,经验做法被《新华网》刊载,点击量逾100余万人次。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课题,不断探索基层人大的新实践、新做法,探索“5个说了算”,把人大监督什么、监督成效好不好、代表称职不称职、政府民生实事和代表建议办得满意不满意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深化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
赋人大之能,在服务保障代表作用发挥上高效履职
始终突出代表主体地位,创新推行“345”代表工作法,有效地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拓宽了代表履职载体、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该做法被《人民代表报》《当代贵州》等媒体报道,获全市改革创新奖。精心打造“代表之家”,组织召开代表履职故事分享会,搭建代表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激励带动的交流平台,组织号召驻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不断在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上献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献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上献力。如:省市区人大代表何英受邀在全国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北京主课堂作现场交流发言;市人大代表刘洪仲创办万山香柚香公司,万山香柚上榜央视《寻味中国》栏目,进入中南海国宴;区人大代表杨元桃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乡人大代表杨慧带领村民种植黄桃并进行深加工,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被评为“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