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8月22日,铜仁市碧江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印发《铜仁市碧江区人大代表特色联络站建设方案》,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增强代表履职能力,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碧江区,各乡镇(街道)积极探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这个“小阵地”释放出了“大能量”。
古城里的 “议事角” 解民忧
碧江区锦江街道人口约15万,下辖12个村(社区),面积达34.55平方公里。该街道统筹整合人大、司法、法院、社区等相关部门的资金和资源,在中南门古城创新设立“代表联络站 + 法官工作室”,探索出“群众提、代表定、法官释、政府办、人大评”五步工作法,还搭建了联建、联动、联勤、联处的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东山议事角”。
“古城拆迁项目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突出。建立中南门古城代表联络室,就是为了让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和落实。” 锦江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主任罗勇表示。

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同时也是铜仁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位于古城内逸群小学旁。这里整合了江宗门、桐梓巷2个社区和辖区市直选区的8名代表,明确了活动小组组长和联络员,并派驻1名志愿者协助日常工作。该联络室以“弘扬法治精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线,创新设立“代表联络站+法官工作室”模式,通过派驻法官进站,以法官“现身说法”开展矛盾纠纷调处,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处理矛盾纠纷,享受法律援助。
“这里有联络室,我们有问题来反映,都能得到及时解决。” 市民李晓凤说。
自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成立以来,碧江区人民法院借助人大代表联络室平台成立法官工作室,选派法官开展工作。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法官同堂会诊,为社区化解矛盾纠纷的痛点、难点,通过释法明理有效推进溯源治理工作,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真正将联络室打造成基层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站”。
如今,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将每月25日定为代表接待选民日,辖区人大代表每年进站接待群众不少于1场次,每周到选区走访选民1次以上。同时,坚持人大代表每年进站接待群众至少1次,法官或律师每月参与代表接待1次,到辖区开展法律服务1次,每月至少召开1次“东山议事角”联席会。
据统计,中南门古城人大代表联络室共接待群众368人次,收集群众意见或建议6条,均已办理完成。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起,提供法律咨询52人次。
园区里的 “贴心人” 助发展
走进碧江区灯塔街道园区代表联络室,部分人大代表正采用无纸化办公模式,召开碧江区灯塔街道人大代表服务企业工作室第一季度例会,通过听取汇报、代表交流讨论等方式,零距离服务园区企业。
碧江区人大代表、灯塔街道党工委书记田仁江介绍:“我们把人大代表联络室建在园区,以‘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困’为目标,围绕园区建设主阵地,发挥营商环境‘勤务兵’作用,开展人大代表对辖区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一对一’服务,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服务企业中的积极作用,把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灯塔街道辖区面积56.4平方公里,是省级工业园区碧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地,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有重点工业企业58家,其中规上企业23家、规下企业35家;限上限下企业105家、商铺门店1015家,物流公司6家。该街道紧扣园区发展堵点,引导驻室代表深入企业,让代表成为企业表达心声的“代言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难题。
驻室代表、碧江高新区招商引资发展中心主任罗美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停产减产“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利用贵园信贷通以及大数据金融平台等渠道帮助企业融资5000余万元;协调多家企业解决员工子女入学、转学问题;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申请等问题。
“通过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开展专题调研与监督、推动政策落地与创新等举措,人大代表联络室成立一年多来,得到园区企业充分认可,为企业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馨、娘家人的温暖。我们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罗美说。
通过创新建立“工作室 + 园区”模式,灯塔街道研究制定《灯塔街道“贵人服务・满意碧江”包保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入驻代表累计走访企业81家次,为企业解决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问题14个,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为五谷韵绿色食品公司等7家企业解决500余人次用工需求,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联络站+”模式显成效
在川硐街道,通过探索“代表联络站+基层服务”工作模式,规范化建成街道代表联络站1个和村(社区)代表联络室2个,15名代表联系群众网格化管理。这一举措使得家校纠纷化解率从50%提升至98%,学生纠纷化解率从75%提升至98.5%;电信诈骗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4%,行政案件同比下降53%。
碧江区六龙山乡组建代表联络站1个,代表联络室4个,特色联络站1个。组织学习12次,代表进站接待群众55次,解决问题25个,开展专题调研2次,视察活动2次,重点走访果蔬种植大户、养殖大户调研15次,化解信访问题1件。

一个个鲜明例子和经验做法,诠释着碧江区各乡镇(街道)深入挖掘优势资源、专业资源、代表资源,探索“联络站 +”模式,不断深化拓展联络站功能,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推动各级人大代表更好履职尽责。
如今,在碧江区,以特色代表联络站为纽带实现了全覆盖,通过联络站坐班接待与代表下沉履职相结合模式,引领人大代表深入一线了解民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解决群众困难诉求,着力发挥代表联络站(室)作为代表学习培训的阵地、接受选民监督的平台、履行职责的主要载体和收集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作用。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碧江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继续探索增进人大职能作用和代表主体作用发挥的有效举措,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中取得更多实效,为碧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覃信林 )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