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并举,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阵地。
服务中心大局。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工作主线,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率先垂范,积极贯彻落实。党组专题向县委常委会汇报代表工作,积极争取县委的重视和支持。
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印发《印江自治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总体要求、任务目标、职能职责,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人员办公,统筹抓好全县代表联络站建设管理运行工作。
压实工作责任。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设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研究、谋划特色联络站建设,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抓实线上线下。夯实履职为民阵地。深化代表联络站“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网上代表联络站作用,实时互动交流,收集网上民情民意,做到网上有声音、代表有回应。
抓实主题活动。扎实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三联三带”、“代表联组”等主题活动,人大代表聚焦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630余条,为群众解决困难1100余件,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抓实建议办理。坚持“活动在一线开展、建议在一线收集、监督在一线推动、风采在一线展现”工作方法,让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直接与选民开展交流。采取问题意见反映单、代表交办督办单、解决问题反馈单“三单制”,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
完善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印江自治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清单,逐年完善赶场天接待值日表、月反馈工作计划、季活动内容安排。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印江县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完善代表联络站管理运行维护,有效推动联络站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特色化履职。
完善评价制度。修订完善代表履职量化考评办法,规范代表履职行为,激励代表依法履职、主动履职。
深化“代表联络站+生态+”。以生态建设为主题,结合梵净山景区旅游发展资源,注重生态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推进紫薇镇代表联络站实体化运行。
深化“代表联络站+产业+”。围绕全县“2+N”产业发展目标,把代表联络站作为代表同选民群众话产业、谈发展的智慧汇聚站,努力把代表智慧转化为发展产业的实际行动。
深化“代表联络站+红色+”。以红色旅游资源和贵州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围绕新型城镇化,充分挖掘和利用印江县木黄镇独特的红色历史文化,全力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