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您当前位置: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人大代表 >> 浏览信息
冉阿周:创业创新 回报社会 不忘初心 不负使命
——在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19/12/23   来源:    关注人数:2412

冉阿周.jpg

我叫冉阿周,贵州沿河人,是一名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者,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八届县人大代表。经过五年团队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先后投资创办了:黔特优品-沿河特产馆、沿河在线新媒体、沿河在线广告传媒、沿河土司贡茶茶叶基地、沿河赋春源生态主题餐厅,与5000多个平方米的沿河大数据电商创客孵化基地等产业。 

今年,我非常荣幸地被评为了“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同时我的个人事迹登上了全国《青年时代》并成为封面人物,我们的项目也入围了“中国青年创业奖”,打入了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全国决赛。我先背后被选举为共青团贵州省第十四次团代表,铜仁市最年轻的第二次党代表,铜仁市团代表,沿河县最年轻的人大代表。先后被评为沿河县“电商龙头企业”“铜仁市电商示范企业”等国、省、市、县几十项荣誉。在我看来,这些荣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一、敢为人先,创立沿河首个电商公司,做沿河特色产品“代言人”。

2014年冬,也是我的大学实习期间,我独自一人返乡回到沿河。作为还未离开大学校门的学子,在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团队、没有经验与无数反对下,借了4万元创办了沿河县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正式开始了我的创业生涯。企业成立以来,秉承“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干劲。公司一直以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干”的用人理念,采取团队成员持股分红的形式,吸引青年人才共同创业,团队中有80%的人是沿河大学生返乡青年与雁归返乡人员。 现在整个产业链直接带动近40多人创业就业,间接带动几百人务工。

二、结合互联网+思维,创新创业,助力产业扶贫。

2015年底,我牵头创立了“沿河大学生创业就业协会”,并担任会长重任。2016年,打造了“沿河在线新媒体”本地综合信息平台,现粉丝矩阵20余万,很好的发挥了宣传推介沿河的作用。去年,我们从传统电商转型社交电商,推出了“黔特优品”商城,打造覆盖整个贵州农民百姓的电商创业平台,通过分享经济,团结3500万贵州人与关心支持贵州的人,一起推广销售贵州的农特产品,致力于让每一个贵州的农民百姓都能通过电商赚钱致富。 目前黔特优品APP、小程序、商城上线10个月,现关注会员达16万人。 陆续帮助了3万多名贵州人店主加入一起推广销售赚钱 ,其中有300多名人群为残疾人与退伍军人,以及2000多名贵州大学生一起推广贵州农特产品。 覆盖全省60多个区县的农特产品,500多种农特产品品类, 销售额也在不断上升。这个平台做好后,可以让贵州没有难买的农特产品。先后得到了省委书记孙志刚同志,与省委宣传部部长慕德贵等领导的亲临关心与指导。 深受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同时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与农户的大力拥戴与参与。

三、打造创业孵化基地,着力推动创业扶贫,做脱贫攻坚的“实干人”。

去年至今年,我投资建设了“沿河大数据电商创客孵化基地”,基地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结构4层楼,总投资500多万元。基地内设:众创空间、独立办公室、众创咖啡区、大(小)型会议室、创业接待会客厅、农特产品展示厅、员工餐厅、青年之家、停车场、休闲景观喷泉等。通过提供政策优惠、宣传推广、物理空间、办公场所、项目扶持、资金担保、技能培训等各类有效的支持和服务。降低沿河青年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鼓励和吸引优秀科技人才,以及返乡创业就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与创客入园创业,进行资源整合、抱团取暖,加快我县青年创业者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及技术创新的速度,促进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型,进一步推动我县青年创业就业事业的高速发展。

基地自运营以来,入孵公司与团队近30个(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包含对外孵化)基地带动创业就业人员达200余人,帮助我县企业商家销售产品80余家(都为免费入驻),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为创业者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基地得到了创业者们的青睐与高度认可。后期基地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不下于千人创业就业。基地也被沿河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授予“沿河县人大代表电商扶贫创业园”,被共青团贵州省委授予“黔青梦工厂”众创空间。

我接手了“沿河土司贡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多亩茶叶基地60%股份,采茶季节最高一天能带动240多人在基地采茶务工创收,经过股东结构调整与有效管理,现基地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产量起来了,品牌也出来了,发挥了龙头引领带动作用。

四、“创业创新,回报社会”,改变自己的同时,不忘帮助他人,全力做好春晖公益慈善事业。

2016年初,我公司主动参与了“百企帮村”计划,主动向沿河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申请帮扶“官舟镇中华村”,牵头成立了沿河县第一个“春晖社”,募集资金9万多元,个人捐赠了1万元。开始从产业、民风民俗、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帮扶。公司出钱帮助该村重组乡村民风民俗文化“舞狮”“花灯”等文艺节目。为了帮助中华村实现“产业扶贫”,我们通过春晖社组织创业就业培训,大力支持产业发展。现在中华村大大小小的产业十多个,中华村,也从以前出来名的“白粉村”,成为了现在全市、全县“春晖产业示范村”。

五、加强自身学习与团队的提升,练就过硬本领。

这些成绩的获得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创业路上,荆棘丛生,阻碍重重,我们坚持学习,边学边做,不断尝试,努力实践,练就过硬本领,不断挑战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心下,我们现实了跳跃式发展。

六、一点建议

贵州要全面脱贫,人才是关键。扶贫先扶志,要引领青年助力家乡脱贫,充分发挥青年主力军的作用,脱贫攻坚的重担任务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真诚的希望领导们能够多关心关注青年创业发展,多支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凝聚人才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我与我的团队今后会继续做好“创业创新,回报社会”,永远不忘初心,不负使命。

 

Copyright 201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www.trrdw.gov.cn 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花果山 电话:0856-5223869
黔ICP备19004555号 技术支持:铜仁市传媒集团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