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鱼池、投放饲料、鱼苗分箱、称鱼装车……这个冬天,江口县闵孝镇平寨村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十分繁忙。
平寨村坡高路陡、四面环山,当地村民环山而居。据当地老百姓介绍:“平寨村曾经是江口县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丽平正在教授学员苗绣技艺。(左一)
“如今的平寨村大不同了,这都要感谢杨总带领我们发家致富。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不仅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还不低哩。”在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务工人员王臣说到。
王臣口中的杨总,就是江口县人大代表、平寨村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秀萍。

省人大代表、松桃福农鑫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群正在采收油茶果。
杨秀萍出生于闵孝镇沙河坝村一个贫困的家庭,13岁就辍学到广东打工。2008年,经过16年的打拼和积累,杨秀萍有了一定的积累,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在江口县开了一家平价鱼庄火锅店,并让当地的贫困村民进店打工。而她一边经营餐馆,一边琢磨着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

江口县人大代表、平寨村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秀萍正在喂养鲟鱼。
由于家乡水资源丰富、水质条件好,加上火锅店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大,杨秀萍首先想到了水产养殖。2012年3月,在杨秀萍努力下,总投资300余万元的江口县绿源水产有限公司正式挂牌。
如今,她的绿源水产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铜仁市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鲟鱼养殖场。2019年,养殖场年孵化鲟鱼苗种300万尾,生产商品鲟鱼、三文鱼200余万吨,产值1100余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带动家乡50余人就业。

玉屏自治县人大代表、大龙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家权在茶树菇种植大棚里查看菇棒生长情况。
在铜仁市,像杨秀萍这样的人大代表还有很多——
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以松桃苗绣技艺为载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灵活就业模式,先后培训10000多名绣娘,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100个扶贫工坊,帮助包括贫困户在内的4000多人实现稳定就业,把苗族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转化为脱贫力量;

在江口县闵孝镇平寨村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务工群众正在辛勤劳作。
省人大代表陈建群,组建贵州省松桃福农鑫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省松桃福农油茶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旅游+农户”的运行摸式,带动盘信镇、正大镇、长兴堡镇、木树乡等4个乡镇3013户群众增收,帮助1058户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摆脱贫困、摘掉穷帽;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在采收油茶的务工群众。
铜仁市人大代表蔡大棣,致力发展天麻保健食品和中药饮片产业,通过发展1000余亩的天麻种植基地,辐射带动附近10个乡镇近5000户麻农增收致富,其中带动贫困人口437户;
玉屏侗族自治县人大代表、大龙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家权种植食用菌产业,带动精准扶贫户32户96人增收,年产值100万元以上;

在万山区黄道乡,务工农户正在采摘辣椒。
万山区人大代表、贵州百汇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元桃带头发展蔬菜产业,仅2019年,公司发给当地村民工资就超200万元,其中帮助贫困群众就业27人,直接增收40多万元;
德江县人大代表、新场社区主任陈仕飞带头发展食用菌产业,覆盖贫困户400户1723人;

在万山区黄道乡,务工农户正在采摘辣椒。
石阡县本庄镇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李文安,带领群众种植茶叶1943亩,人均面积达1.23亩,3年减少贫困户114户;
……
据了解,近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统筹安排下,铜仁市各级组织和人大代表把脱贫重任扛在肩上,着力真抓实干,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玉屏侗族自治县大龙镇胜利村葡萄获丰收。黄世明 摄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