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您当前位置: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人大代表 >> 浏览信息
铜仁:人大代表齐发力 乡村振兴正当时
更新时间:2022/09/25   来源:梵净云天    关注人数:3316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2022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立足新时代新阶段,面向新形势新问题,人大代表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探索创新“活动在一线开展、建议在一线收集、监督在一线推动、作用在一线发挥”为内容的“一线工作法”,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紧紧围绕“四新”抓“四化”,全力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推动铜仁在乡村振兴中开新局。

铜仁市万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各尽所能、各展其才,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专业技术代表利用技术特长,作指导、教方法、送技术,帮助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题;企业家代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育主体”和“带农户”等方面下功夫,为群众拓展就业渠道;基层一线代表争当致富能手或产业发展带头人,扎根基层、奋战一线,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640 (2).jpg


苗家绣娘飞针引线  巧手绣出锦绣致富路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有一位闻名全国的苗家女子。

她徒步3万多里路,走遍贵州各地整理记录苗绣的历史和技艺;她培训绣娘数万名,带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她创立“扶贫工坊”,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丽平。

松桃苗族自治县处于武陵山连片集中贫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石丽平经常到乡村一线走访调研,了解贫困群众的生活情况,特别是一些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的生活情况,虽然他们通过扶贫搬迁,解决了交通、医疗、教育等问题,但由于知识文化、技能技术等因素影响,就业一直是个难题。


640 (3).jpg


石丽平认为,让贫困群众掌握独特的技艺,是防止返贫的有效手段。她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让苗绣、蜡染、剪纸等手工艺得到发展和壮大,一方面又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截至目前,已开展“松桃苗绣”职业技能培训85期,“非遗传承人群苗绣培训”10期,“绣娘”培训31期,培训人员9213人。

同时,石丽平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立“扶贫工坊”,培训农村妇女6700余名,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自2014年以来,石丽平以带动搬迁群众就业为重点,累计创办“扶贫工坊”19个,带动400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带领搬迁群众走上致富路,一些搬迁群众还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明星”。


640 (4).jpg


如今,石丽平公司的产品已畅销国内,并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欣赏和好评。其中“苗族花鼓舞”被外交部指定为外交礼品,“松桃苗绣·鸽子花旋级图系列”被联合国作为和平礼品。

助力乡村振兴,石丽平一直在路上。目前,石丽平又有了新目标,她筹划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非遗驿站”,以非遗为抓手,向世界传递好中国的好声音,让更多的搬迁妇女变身为搬迁绣娘,让非遗扶贫工作为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实现新作为。


下岗创业十年  他用天麻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贵州三宝”之一,天麻营养价值高,颇具名气。市人大代表、贵州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大棣,更把德江天麻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看德江。德江素有“天麻之乡”的美誉,早在清朝时期,德江天麻就以“明麻”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在蔡大棣看来,擦亮德江“天麻之乡”这张名片,是每位德江人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640 (5).jpg


蔡大棣是原国营德江酒厂下岗职工,见证过天麻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带动经济发展的辉煌时刻,也陪着天麻酒走过灰暗的时期。他认为,天麻产业是贵州尤其是德江可塑性很强、产业链很长、附加值很高的一个产业,他希望通过发展天麻产业,让百姓增收致富,让德江天麻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2013年,蔡大棣利用德江天麻的独特资源优势,建成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洋山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收购天麻70吨,带动专业合作社和群众增收1000万元,累计创税1000多万元,把德江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640 (6).jpg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他创办天麻种植示范基地,鼓励群众种植天麻,公司订单回收,间接带动400多户家庭增收,解决20户贫困家庭就业。他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捐资助学、红十字会捐款等公益活动,累计捐资300多万元,不断展现了一名人大代表应有的担当。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大代表为人民,当选人大代表15年,蔡大棣用实际行动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与责任。


十六年奔波乡间田野  他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过去的鱼良溪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烂杆村”,现在的鱼良溪村已是小有名气的小康村。这一切离不开江口县人大代表杨再炼的努力。

杨再炼是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江口县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十多年来,他和村民们一起谋划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治理乡风习俗,绘就了鱼良溪村美丽乡村入画来的幸福画卷。

鱼良溪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为了带领村民致富,杨再炼把眼光聚焦到了种养殖业发展,带领村民种植西瓜、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养殖冷水鱼、萝卜猪,干得热火朝天。发展红心猕猴桃800余亩,建成当时全省最大水产繁育基地500亩,发展蛋鸡养殖15万羽,建立华龙艺雕等工艺品加工厂4家。


640 (7).jpg


产业发展总是有解决不完的难题,杨再炼长期在室内室外忙碌,盛夏时节被晒得汗流浃背,寒冬时节又被冻得直打哆嗦。但一遇到问题,他总是顾不上时间地点,只有立刻把问题解决了才能安心下来。他用脚踏实地的作风,带动815户2512人就业,全村2021年人均纯收入达17240元。

鱼粮溪村的村民越来越富了,但很多残疾人却掉了队。村里一共有116名持证残疾人,如何让他们也走上小康之路呢?这个问题摆在了杨再炼面前。

为实现鱼良溪村共同富裕,确保在乡村振兴路上不落下一人,杨再炼将全村的孤寡老人搬到阳光幸福家园,聘请23名有劳动力或半劳动力的残疾人照顾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在村集体经济实体从事打扫卫生、守护鱼塘、割草喂鱼等简单工作,在包吃包住的基础上每人每月支付他们工资,既解决了孤寡老人的生活起居问题,又解决了残疾人就业问题。

“唯有多做事,才对得起别人叫我一声杨代表。”十六年奔波乡间田野,带领四千多人走上致富路,杨再炼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一声“杨代表”。


640 (8).jpg


乡村振兴是“四新”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必须锚定的目标。铜仁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各尽所能、各展其才,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监督促进作用,营造了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主动担当作为、发挥代表作用,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为高质量谱写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Copyright 201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www.trrdw.gov.cn 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花果山 电话:0856-5223869
黔ICP备19004555号 技术支持:铜仁市传媒集团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