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要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推动大型安置区加快融入新型城镇化,这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会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让涉及到易地搬迁的各项惠民政策,在我们社区都能得到示范落实,带领搬迁群众在新家园里面真正的安居乐业。”省人大代表、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思南县大河坝镇勤俭村搬迁到万山区旺家社区,从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变成了一名新市民,从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了一名社区“管家”,何英真情实意地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旺家社区是铜仁规模最大的跨区域易地搬迁安置点,共安置了来自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搬迁群众4029户17963人,搬迁群众“就业难”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我们探索了‘小区建工厂,农民变工人’的就近就业模式。”据何英介绍,社区里打造了6000多平方米的微工厂,引进服装、朱砂加工等8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此外,还引进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孵化空间入驻旺家,解决120余名大学生的稳定就业。
“我们还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在社区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向外劳务输出就业。”何英说,目前,旺家社区就业率达到95.4%,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户均2人以上就业,2023年7月还被评为“全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除此之外,旺家社区还探索发展“指尖经济”解决留守妇女就业的模式。“我们把传统的‘指尖技艺’转变成‘指尖经济’,成立了旺家手工文创有限公司,让留守妇女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又能增加收入,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何英说。
就在上个月,全国妇联副主席黄晓薇到旺家社区调研并看望搬迁群众,旺家手工文创有限公司的手工艺者勾了一束“巧手兴旺家,共圆中国梦”的毛线花送给她,还被她带到了中国妇女博物馆展示。“这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信心。” 谈到这件事,何英十分高兴和自豪。
“易地搬迁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让小孩子能够更加快乐的成长,让青年人能够更好的追逐自己的城市梦,让老年人能更好地安享晚年。”何英说。如何拓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后续优质服务?何英有个“小妙招”。
针对空巢老人照料难、留守孩子照看难,妇女作用发挥难的“三难”问题,何英创新搬迁社区治理模式,成立了“英姐来帮忙工作室”,开展了英姐帮忙找工作,英姐帮忙解心结,英姐帮忙排风险等服务,并探索“三个代理”和“老妈妈防火团”志愿服务队。
何英进一步解释道,“三个代理”就是代理家长、代理老师和代理儿女。代理家长、代理老师主要是常态化的对社区留守孩子,进行关心关爱,随时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和身心健康,辅导他们学习。代理儿女则是服务社区的留守老人,比如:陪老人们聊聊天,帮忙收拾家务,陪他们吃一餐饭等,让老人们享受天伦之乐。我们还开展了“六个一”的活动,即:进一次超市,过一次斑马线,乘坐一次公交车,乘坐一次电梯,带他们逛一次景区和上一堂感恩课。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及载体的搭建,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教会他们城市生活的本领,让他们在城市中安居乐业。
此外,何英还活用社区人员,创立“老妈妈防火团”,常态化向群众宣传家庭暴力、高空抛物等法律法规知识,排查社区安全隐患等。还以积分兑换的方式,鼓励群众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我在管理服务中也遇到了因没有维修基金而后期维保难,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何英坦言。因此,她建议要加大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力度,将易地搬迁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后续扶持范围。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