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华,江口县闵孝镇提红村人,闵孝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也是提红村支委委员、监委主任。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杨秋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心一意为提红村群众谋产业、促增收,深入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勤思善学,打好产业发展“奠基石”
2001年,就读高二的杨秋华由于家庭原因,选择辍学外出务工,在外出务工的7年时间里,独在异乡的杨秋华思乡之情越发浓厚,终于,在2008年攒下第一桶金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杨秋华投身建筑行业并小有所获,日子也算过得不错。但经历过贫穷的杨秋华心里始终埋着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能带领村里的群众一起致富。
高中都没毕业的杨秋华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遇事爱钻研、肯动脑筋,为了寻求适合提红村群众的增收致富之道,他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种农技培训班,通过学习接触到了很多特色种植成功案例,逐渐拓宽了思路。杨秋华发现提红村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水源干净,这给生产无污染、绿色有机优质农业产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过长期考察调研和效益对比,终于选定了脆柿、西瓜和辣椒等高回报且适合本土种植的经济作物作为产业发展方向,就此带领提红村村民走上了致富的农业种植路。
瞄准方向,做好产业发展“带头人”
发展特色产业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增加村集体和百姓收入的同时,更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脚步。有了发展方向,杨秋华就带头撸起袖子、率先垂范,踏上脆柿、西瓜和辣椒的种植之路,从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产销不用愁”,杨秋华凭借学习累积的种植经验,成了当地农业种植的高产示范户。现长期带动9名村民在果园和辣椒基地务工,最多时候有30余人,年发放劳务工资超25万元。
不起眼的柿子、西瓜也成了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杨秋华发展种植脆柿、西瓜成功的案例,成为提红村产业发展成功的典型例子,可观的收入效益逐渐吸引辖区农户积极主动参与种植,从最初的10余亩瓜果田发展到现在的全村100余亩西瓜和80余亩甜柿种植基地,每到秋天,硕果累累挂满枝头、果香飘逸沁人心脾的诱人景象在提红村随处可见。据悉,2023年,提红村西瓜产业净利润达到了60余万元,甜柿产业净利润达到30余万元。
苦练本领,当好产业发展“服务员”
2022年,提红村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40万元购买大中型农耕机5台,成立了提红村农机合作社,作为村干部,杨秋华主动申请负责打理合作社日常事务。合作社成立初期,由于缺乏人手、缺乏技术,发展进程也遭遇了瓶颈,这让杨秋华感到“十分困难”。但他不怕跑路、不惧麻烦,果断向村委提出外出学习农机驾驶、维修和耕种技术的申请,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使自己成为了一名农机领域的“行家里手”。2023年杨秋华荣获铜仁市农机技能大比武个人二等奖和江口县“人才日”农机技能插秧一等奖。
为打响合作社的服务品牌,杨秋华抓住县委、县政府关于打造闵孝至德旺高标准粮油田示范带的契机,挨家挨户宣传农机耕种服务,让更多的农户了解到农机耕种的实惠。同时,采取以“强”带“弱”的方式,发挥传帮带作用,由技术熟练的农机手指导刚入社成员进行操作演练、农机检修保养等,把农机操作“门外汉”变成农机“熟练工”。并积极动员广大村民“机械入股”,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收费、单机核算、定点维修”的新型运营模式,指导组织农机服务队统一管理使用,实现农作物的耕、种、收一条龙服务,不仅提高了农业装备专业化、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自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创收已达50余万元,发放村民务工工资30余万元,此外,针对留守老人等缺少劳动力的弱势人群免费提供农机服务50余次,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