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7%,这让我备感振奋。”今年省两会,省人大代表、铜仁市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英,结合调研成果,把基层情况、群众心声带到会场。

旺家社区是铜仁市规模最大的跨区域易地搬迁安置点,总占地面积663亩,总建筑面积109.7万平方米,共安置思南、印江、石阡三个县的困难群众17000多人。
2018年,何英跟随浩浩荡荡的搬迁队伍到旺家社区,成为新市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的关心培养和群众支持下,何英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变成了社区“管家”。
新的生活环境,如何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实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刚到新环境,大家都非常地不适应,特别是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迫在眉睫。”何英说,为此,旺家社区创新探索“小区建工厂,农民变工人”的就近就业模式,在社区内打造微工厂,发展“指尖经济”,引进服装、朱砂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让社区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同时,抓住东西部协作契机,旺家社区建设人力资源市场,向外劳务输出就业。
“我们还打造了‘零工驿站’,成立了劳务公司。”何英说,社区劳务公司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有力解决了社区零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24年,社区劳务公司承包工程400余万元,发放工人工资130余万元,集体经济积累30余万元。
一系列措施直击社区群众就业痛点,帮助群众就业成效凸显,让旺家社区被评为“全省充分就业星级社区”。
除此以外,针对社区部分搬迁群众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跟不上、就业能力弱、致富渠道少的特点,何英带头成立“英姐来帮忙”工作室,给搬迁群众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
“现在,我们工作室开展了‘英姐帮忙找工作、英姐帮忙解心结、英姐帮忙排风险’相关工作,帮助群众找工作,化解生活纠纷和排除各类风险隐患。”何英笑着说,工作室还将思南花灯、金钱杆和印江书法等传统文化带到社区,提高群众的归属感,真正让搬迁群众留得住、能致富。
如今,何英已是社区群众口中的“名人”,从社区群众就业到社区服务管理,从社区治安管理到社区文化建设,何英总是能够切中社区群众的所需所想,赢得居民的“点赞”。
“我也是搬迁群众的一员,我最能了解他们的心声。”今年省两会,何英依旧关注搬迁群众就业问题,建议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关心关爱等相关工作的支持,切实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