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除了对我省经济工作满怀信心外,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非常关注。”省人大代表、印江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余玉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中提出的‘整体提升教育水平’‘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人才培育引进力度’等教育“热词”令人干劲满满。

余玉红所在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强师工程”试点县。2024年,余玉红积极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收集到许多第一手的调研资料。
“现在在我们教师群体中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人才适配度的问题。”余玉红向记者介绍,一方面她们按照要求将学生送到高校深造或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培育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无法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导致岗位竞争加大,就业挫败感增强。
余玉红从普通教育转到职业教育工作已有半年之久,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新手”,她在工作中明显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痛点”和“堵点”。
所谓的“痛点”指的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这也是当前初中毕业生“普职分流”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会导致家长对于职业教育学生的期待值和管理度降低,影响职业教育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我觉得应该是可以有效缓解‘痛点’问题的。”余玉红表示。
“堵点”问题则是在职业教育升学路径的不通畅,一是升学专业对口性的不通畅导致“升学又新学”,学生升学意愿不强;二是专升本升学率未达群众预期,中职直通本科的路径未全面铺开,导致学生家长对走职业教育的学业路线信任度不高,老师的积极性受挫,学校办学的向好性也不强。
为此,余玉红建议,要高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大力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系统性、前瞻性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还要拓宽中本贯通的培养路径。”余玉红表示,一方面需要一体推进专业建设,让学生能技术技能学习具有可持续性,在全省专业设置方面实行大规划,小调整;二是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升级职业本科大学,鼓励应用型大学开设职业本科专业,提高专升本升学率,同步启动多路径中职升本科,提振学生、家长学业信心,为职业教育赋能。
自担任省人大代表以来,余玉红坚持把履行代表职责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问题持续发声,其中大部分涉及教育领域。
“今年是我履职第三年,收获与成就感交织于心,最大的‘进步’是考虑问题时有了‘政策视角’。我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切切实实为地方经济、教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余玉红说。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