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祐溪街道白果树村,提起党支部书记杨正飞,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土生土长的白果树村人,从普通打工者到种植能手,从村支书到铜仁市人大代表,始终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将一片贫瘠石漠化荒山变成了产业兴旺的“金山银山”。

2013年,当杨正飞放下装修事业回到家乡时,白果树村还是典型的山坡贫困村:土地贫瘠、石旮旯遍布,留守老人守着薄田度日。面对困境,他带领村干部三赴重庆、五下贵阳考察学习,最终决定创办白果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全村1200亩土地。村民杨超夫妇是最早加入的社员,如今他们管理着820亩精品柚子基地,年收入近10万元。“以前种玉米连口粮都不够,现在家门口就能挣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杨超朴实话语里透着满足。

在陡坡上种产业,每一步都是攻坚战。为解决石漠化土地种植难题,杨正飞白天在地头手把手教村民嫁接蜜柚,夜晚自学农业技术,甚至自费请来省农科院专家指导。当2022年柚子首次挂果时,他又发现单一产业风险大,于是创新推行“林下套种”模式,在柚子树间隙种植南瓜、花生,当年就增收11万元。这种“以短养长”的策略,让合作社在2023年实现总产值270万元,支付劳务工资48万元,为255户社员分红35万元。

走进如今的合作社基地,轨道运输车在坡地间穿梭,冻库、烘干房等设施一应俱全。820亩精品柚子、50亩九叶青花椒、100亩龙脑樟中药材构成立体产业带,2400头生猪和2万羽生态鸡养殖场实现循环农业。更令人欣喜的是,杨正飞带领村民搭上电商快车,通过抖音直播、电商平台年销柚子40万斤,让大山里的农产品走向全国。村民杨桂花感慨:“以前柚子烂在地里没人要,现在手机一点就卖空,杨支书真是把新事物带进了山沟沟。”

产业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合作社每年提取3.5万元集体经济收益设立教育基金,累计为200余名学子发放助学金16万元;每逢重阳节,70岁以上老人都会收到35斤爱心柚子;15个公益性岗位让困难群众有了稳定收入。这些暖心举措,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强村富民”不是口号。2023年考上贵州大学的杨小娟捧着3000元助学金哽咽:“这份心意让我懂得,读书不仅为改变命运,更要回报家乡。”
荣誉满身的白果树村(先后获评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产业示范村)背后,是杨正飞无数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日夜。女儿重病住院时,他仍在基地组织抗旱保苗;妻子独自操持家务,他只能在深夜回家时看一眼熟睡的家人。祐溪街道人大工委主任罗前锋评价:“他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用‘村村合股联营’激活资源要素,真正实现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站在新建的党建文化广场上,杨正飞望着满山葱茏的柚子树,心中又绘出新蓝图:建设农产品深加工车间,打造“白果香柚”地理标志产品,吸引更多大学生返乡创业……这个曾把教师编制让给本地同事的汉子,始终坚信:“一人富不算富,土地不会辜负汗水,乡村振兴需要代代接力。”如今的白果树村,产业路蜿蜒如带,坝坨河水清岸绿,杨正飞用12年光阴书写的“村光故事”,绽放出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最美的芳华。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