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市人大代表、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英始终牢记的宗旨。

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到新市民,从一名1.7万余人的社区“女管家”到省、市人大代表,何英天天扎根基层一线,与群众打交道,入户走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
旺家社区是铜仁市万山区规模最大的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来自印江、思南、石阡3个县搬迁群众4029户17963人,其中脱贫户3357户15135人,占84.2%,少数民族13931人,占77.6%,是一个脱贫群众和少数民族集中搬迁聚居的新型安置社区。

何英当选为人大代表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把群众的“槽点”“痛点”作为履职的着力点。一直以来,何英十分关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产业发展、就业增收、“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关心关爱等相关后续扶持工作,并积极行动,全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社区哪户是空巢老人,哪户有留守儿童,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学……何英都了如指掌。

“去年,我们重点解决了老年人吃饭的问题。在社区打造了‘老年食堂’。”何英告诉记者,在入户走访的时候,他们发现有些老人总是上顿稀饭,下顿面条,子女不在身边,有些老人因为身体的原因煮饭也不方便,这一问题群众十分关切。
2024年4月,为解决旺家社区老年人、周边居民、上班族的一日三餐,社区积极向上申请25万元的项目资金,打造了150平米的老年食堂,采取“集体经济出一点,民政资金补一点、群众自己掏一点、对外经营收一点”的多元投入机制,为群众提供优质、实惠、便捷的就餐服务。同时还设置党员先锋岗,为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让他们实现从“吃饭愁”向“食无忧”转变。
“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利益,要贴近群众,真诚服务,全身心投入。”何英总是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积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熟悉民情民意的优势,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搬迁群众就业问题一直是旺家社区最为关切的民生问题之一。何英说:“这几年做社区工作的时候发现,很多年轻人根本不需要我们介绍工作,反而是一些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及一些零散劳动力更需要我们的关注,所以我们去年还打造了‘零工驿站’,通过党组织承包工程项目,帮助200多人解决了就业。”
谈及履职感受,何英笑着说道:“当好人大代表没有‘巧’,只有深入群众,多入户走访倾听群众声音,把群众最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服务好,真正地为群众代言、为群众发声。”
随着今年全市两会的到来,何英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她深知,作为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全力以赴把群众服务好、把社区治理好、把产业发展好,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才能不负大家的期盼与信任。
“今年我准备提出问题是《关于易地搬迁群众回乡发展后续扶持政策的建议》,因为对于易地搬迁群众来说,就业还是很关键的,特别是产业发展。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但由于搬迁群众户籍划转,无法享受当地的产业奖补和惠农贷款等政策。所以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希望我们群众真正地能够增收致富。”何英说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里沉淀几多真情。展望未来,何英表示,将继续履行初心使命,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尽心尽力发挥好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将“纸上建议”转化为“民生实绩”。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