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春回景如画,锦江碧波育新机。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回望来时路,铜仁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截至2020年末,铜仁市10个区县全部摘帽、15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4.29万贫困人口攻克贫困堡垒,昂首迈向小康路。
砥砺奋进的征程上,铜仁市人大常委会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依法履职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铜仁市委决策部署,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人大”答卷。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0年,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项目4项,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8个,开展专题询问、工作评议各1次,组织代表视察2次、执法检查7次,用实际行动完成了铜仁市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大意义,努力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去年以来,铜仁市人大常委会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做到党委有决策、人大有行动。

抓好理论学习,补足“精神之钙”,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020年,铜仁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党组会议12次、中心组学习会议4次,进一步增强了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的政治自觉,进一步增强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行动自觉,进一步增强了践行法治、为民履职的使命自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在铜仁客运南站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向代表发出抗疫动员信、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执法检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奋勇担当,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闻令而动、冲锋“疫”线,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动力与信心。
2020年2月21日,铜仁市人民医院,经过17天的治疗,8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杨某某治愈出院,标志着铜仁10例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补强弱项、补齐短板,在疫情大考中,铜仁市人大常委会以绝对忠诚践行初心使命,以务实行动守护人民健康,助推铜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
同时,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围绕立法、监督、代表工作和人代会筹备等向市委请示报告13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监督权相统一,全年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0人次;组织开展述职评议,加强对任命人员的任后监督。
法律,治国之重器;良法,善治之前提。
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立法质量的高低制约着法治水平的高下。过去一年,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强化人大主导,以高质量立法和监督高标准实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助推法治铜仁加快建设。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率队赴思南县开展《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铜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出台了《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法治只有跟上实践的脚步,才能发挥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紧扣高质量立法,审议通过了《铜仁市电动摩托车管理条例》,审议了古城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同时,对《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等贯彻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开展宪法宣传、民法典宣讲活动,通过强化法律实施监督检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不断增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为助推高质量发展更好惠及民生,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依法监督、正确监督、有效监督,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进监督方式,提升监督实效,推动党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经济运行情况和审计工作等报告,开展实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情况调研;听取审议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等专项报告,开展全市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食用菌产业发展集中视察;围绕梵净山保护范围内村寨规划编制等10个方面突出问题开展梵净山保护情况专题询问,找准症结、抓整改落实。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更好地为民履职。过去一年,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依靠代表,服务代表,着力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拓展代表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服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充分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和工作动力。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达新在江口县坝盘镇调研全市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外出学习……把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作为做好代表工作的重要前提,先后举办人大代表培训班2期、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1期,积极选派代表参加全国人大、省人大举办的学习培训活动,参与培训的代表达320人次。
同时,邀请63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代表283人次参加常委会履职活动,充分保障了代表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建成村居(社区)代表联络室628个;打造集代表履职系统、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系统和代表网上联络站于一体的人大代表服务云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全覆盖、“网上+掌上”无死角的代表履职服务平台,为实现代表全天候履职提供坚强保障。
脱贫攻坚工作事关民生福祉,铜仁市1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参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帮扶贫困群众23000余人,帮助解决就业2100余人,帮助发展产业项目500余个,帮助15000余名贫困群众如期顺利脱贫,为铜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
为传播人大好声音,展示铜仁好形象。过去一年,铜仁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通过探索建立“人大监督机制、审判应诉机制、行政化解机制”,有效破解行政应诉“告官不见官、出庭不出声、出声不出效”三大难题等改革举措、办好机关“一刊一站一平台”等宣传措施,坚持与时俱进,强化创新引领,人大履职水平得到了新的提升。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