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突出五个聚焦,精心谋划、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激发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铜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聚焦主体地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始终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为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一是在汇民意上下功夫。在开展常委会有关活动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市民代表全程参与,并请他们对相关工作提出建议、加强监督,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传递基层呼声,也能让基层听到市人大的声音,有效地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二是在听民声上下功夫。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驻代表联络站(室),定时定期定点定代表开展履职活动,群众有什么诉求走进代表联络站就能找得到代表,说得上话、办得成事,进一步提升为民履职质效。三是在问民生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先后对市发展改革委等6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了工作评议。评议前,组织调研小组聚焦事关发展全局和代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被评议人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本人履职情况。评议中,代表们提出的问题紧扣社会焦点、民生关切,件件紧扣初心发问,被评议人也坦诚回答,积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评议后,市人大常委会形成评议意见,对需要整改的明确要求,加强跟踪问效,督促被评议人积极担当作为、及时整改落实、提升履职成效。
聚焦良法善治,推进法治建设
自觉担负起法治建设的使命任务,树立法治思维,维护宪法权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是推进法规制定。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行专班起草、专题调研、专家助力、专门程序工作机制,完善《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设立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1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今年以来,市及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共邀请130余名代表参与《铜仁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铜仁市红色遗址遗迹保护条例》《铜仁市殡葬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调研、起草、修改及审议等工作,使法规更好汇聚民智、反映民意、顺应民心,以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法规实施。持之以恒做好地方立法后半篇文章,全面推动地方性法规进入执法、融入司法、列入普法、纳入监督,加强集中宣传和常态化宣传,增加社会各界对法规的理解度、认同度,对《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确保地方立法从纸面落到地面,真正立一件、成一件、行一件。三是开展法治宣传。严格执行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强化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和法律意识。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紧密的优势,当好宣传员,积极向群众宣传宪法和法律法规,24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覆盖群众13.7万余人。
聚焦发展大局,强化监督工作
围绕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群众意见集中的热点,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让监督工作更有力量、更有效率、更有温度。一是开展四化专项监督。创新开展“"4+N”专项监督助力“四化”发展,围绕听取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城镇“四改”工作、生态畜牧业发展、旅游景区联动发展等专项工作报告,邀请代表参与相关工作调研或视察活动,积极建言献策,更好扬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二是开展经济工作监督。组织代表有序参与各自领域的工作监督,听取审议计划执行、财政预决算、经济运行等专项工作报告,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国有资产管理、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工作监督。三是开展社会民生监督。组织代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宗教事务管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生态环境审判、行政检察等监督活动,开展中心城区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情况专题询问,对药品监管情况进行工作评议,联动开展“贵州环保行”主题活动,切实把更多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依法履职,推动机制创新
围绕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各级人大着力搭平台、强素质、优服务,为代表助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出台《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办法》,完善代表履职经费保障机制和信息化建设,为参加活动的无固定收入代表发放误工补助,解除代表履职的后顾之忧。落实“双联系”制度,及时向代表通报有关工作安排、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定期推送相关工作情况和参阅资料,充分保证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代表履职档案,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规范履职、有效履职。二是推动建议办理。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创新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代表建议办理监督办法,规范办理程序,将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164件代表建议及时转交有关单位办理。坚持日常督办和重点督办相结合,遴选主任会议督办件,由市人大有关专委会监督办理。对建议办理情况定期调度,并组织开展视察和调研,将建议办理工作纳入市直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优秀代表建议评选并在人代会上进行表扬,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三是提升履职质效。进一步优化铜仁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管好、用好181个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和628个村联络室及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系统。采取线上学习、线下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实现市人大代表年内学习培训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共举办代表履职培训班70期,培训代表3000余人次。组织代表立足岗位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形成了代表助推乡村振兴“一线工作法”履职品牌,石阡县探索代表联络站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打造了“政务微服务,代表来帮助”服务品牌,沿河自治县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人大代表接待窗口”,使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万山区打造“代表有约”民情直通车,德江县突出“四个强化”保障各级代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思想引领,推进“四个机关”建设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依法履职尽责、密切联系群众,着力建设忠诚担当的政治机关、坚强有力的权力机关、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关、亲民为民的代表机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一是强化政治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主题教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职责使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强作风和纪律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是提升服务质效。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严明会风会纪,会议审议质量不断提高。建设学习型机关,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提升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的履职能力,全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密切同基层人大联系,重点监督项目上下联动,形成全市各级人大共促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常委会制度建设,深化人大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深入挖掘、宣传和推介基层人大工作典型经验、优秀代表履职事迹,讲好人大故事。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