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强调,贵州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育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贵州发展实际提出的殷切希望,是全省各项工作的总纲。
贵州及铜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紧紧把握中央赋予的新使命,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代表唐雷 生态优势要转化为经济优势
3月1日,在铜仁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开幕式上,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皮贵怀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绿色生态正成为铜仁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十三五’期间,我市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推进石漠化治理这一方面成效卓著。仅印江而言,在实施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通过把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市人大代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唐雷表示,绿色是铜仁发展的底色,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我市绿色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逐步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和绿色生产方式,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唐雷说。
代表王高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作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要坚决扛起守好两条底线的重大政治责任。”市人大代表、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德江分局局长王高说,我们要把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检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从“整改不落实,就是对党不忠诚”的政治高度,全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问题整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攻克损害人民群众生态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5场战役;持续推进“双十”工程。
“我们要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生态资源,利用生态资源打造全域旅游,培育新兴绿色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旅游+’实现多产业互融。”
委员夏宽忠 加快康养产业发展 推进绿色发展共赢
如何进一步推进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实现绿色与高质量发展共赢?
市政协委员,石阡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县委统战部长,石阡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夏宽忠建议,要从全域规划上下功夫,在顶层设计上优化康养产业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掘区域康养资源,探索多产业融合模式,统筹发展城乡康养服务产业。要在全域服务上下功夫,抓好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康养与民生需求深度融合,促进康养资源多元化供给,完善城乡康养服务保障体系。要在全域互联上下功夫,推进智能化管理,搭建互联网营销平台,促进城乡康养服务智能化发展。
全市要立足“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利用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苔茶之乡、中国箫笛之乡”等民族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大数据平台,把智慧旅游、大数据、“互联网+”作为重要手段,推进大生态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助推旅游康养产业快速发展,让康养产业与旅游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各得其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委员张在滨 突出生态优先 建立推动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市政协委员、玉屏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在滨接受采访时表示,立足实际,我市应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巩固脱贫成效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结合“十四五”规划,完善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的引领性总体规划。重中之重是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规划,体现县域特色、民族特色和田园特色,并尽量做到产业规划、生态规划、田园规划、环保规划、旅游规划等多规合一,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引领脱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全面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其次,要突出抓好产业扶持,建立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聚焦我市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业、蔬果、食用菌、油茶等主导产业,抓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推动产业发展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生产向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分散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单一生产向全产业链延伸转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