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坪乡人大采取“三聚焦”措施,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利用代表联络站平台优势,着力提高代表履职效能和群众意见建议办理效率,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聚焦规范建设,一体推进建好履职平台
优化阵地融合。本着方便代表履职和有利联系群众的原则,在原有人大办公场所的基础上,打造集会议室、法律援助中心、代表风采室、接访室等功能为一体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共6间办公室,总面积约160平方米,为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搭好履职平台。
突出规范建设。围绕有固定场所、有统一标牌、有必要设施、有资料和制度、有代表信箱“五有”标准,建成标准化乡级联络站1个。出台并上墙《大坪乡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代表议案、批评意见建议办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有效推动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配强工作力量。由人大主席任联络站站长,人大副主席任副站长,明确1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干部为联络员,负责日常联系、活动记录及资料整理工作,保障代表联络站规范运行。同时,将辖区内70余区乡两级人大代表纳入代表联络站参加日常接待工作及活动。
聚焦中心大局,一站服务履好代表职责
畅通渠道汇民意。结合“两会”“五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好每月1次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代表带头进站接待选民,并制定统一的意见收集、研究交办、办理回复、反馈督办流程,形成闭环式工作机制。今年来,代表联络站共开展接待选民活动12次,代表进站接待群众320余次,共收集群众意见50余件、办结反馈26件。
开展活动勇作为。围绕“聚焦‘四新’‘四化’、建设美丽万山·人大在行动”十大主题活动和“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保障粮食安全·人大在行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信访解民忧·人大在行动”等活动,组织代表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法律知识等内容宣讲50余次;召开院坝会议听取民意270余次;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矛盾化解和志愿服务,调解纠纷30余件,开展防溺水宣传、文明创建、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110余次,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人大代表的良好形象。
下沉一线集民情。积极推进人大代表回选区报到履职,引导人大代表下沉一线“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主动走访选民,密切联系群众,将履职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目前,全乡区乡两级人大代表共走访选民800余人次,收集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31条,涉及农业、民生、基础设施等,通过归纳整理形成代表建议20条。
聚焦改革创新,一站融合打造特色亮点
探索“联络站+”模式。依托代表联络站平台,积极探索“联络站+”模式,推进“联络站+运行机制”“联络站+学习阵地”“联络站+产业发展”等,组织代表听民声、办实事、解民忧,为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连心桥”。
探索“站办联动”工作模式。以信访调解为切入点,探索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乡综治中心“站办联动”工作模式,在接待群众、调解纠纷时,人大代表、综治中心人员、涉及站所人员会同来访群众,共同解决问题,形成矛盾处理部门协同会商机制,将代表履职平台延伸到矛盾纠纷调解一线,助力群众诉求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切实将代表履职“根据地”打造成信访矛盾化解“前沿地”。今年来,联动调解矛盾纠纷30余件。
创新推行“小板凳”议事会。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村级网格为单位,组织代表深入村组一线,在村组院落“搬凳子”,开“院坝会”,搭建议事平台,将政策宣讲、民主议事、建言献策融为一体,利用“小板凳”议事会的形式,找准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问题,有效助推农村基层治理。今年来,开展“小板凳”议事50余次,参与群众1200余人次,并将收集落实群众意见建议转化成工作成效。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