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万山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维护核心、服务中心、紧贴民心、恪守初心”为抓手,主动担当作为,依法履职行权,为奋力开创“千年丹都·转型之城”现代化建设新未来不断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聚力服务中心,以实干担当突出履职之要
一是主动作为服务大局。围绕黔党发〔2023〕8号、铜党发〔2023〕5号文件精神,着眼新型功能材料、农业特色产业、文旅融合、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和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事业,找准人大工作切入点、着力点和结合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区委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二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动万山高质量转型发展,聚焦“生态工业”,听取和审议化工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推动要素保障向开发区集中,产业向开发区集群;聚焦“生态城镇”,听取和审议城镇“四改”工作情况的报告,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强中心城区”建设;聚焦“生态农业”,听取和审议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促进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聚焦“生态旅游”,听取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管理情况工作报告,不遗余力为万山朱砂矿系列文化遗产申遗献智献策献力。
三是推行监督闭环管理。紧扣社会关注的重大项目和群众聚焦的民生事项,综合运用工作评议、履职评议、专项询问等刚性监督手段,推行“开门监督”,邀请代表群众参与人大监督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真正实现公开化、民主化、实效化。对工作不重视、群众不满意的部门敢于“亮红灯”,并要求限期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推动监督工作实现闭环管理,促进行政部门依法履职、高效履职、为民履职。
倾情倾力紧贴民心,以高效履职展现代表之为
一是多维度提升代表履职活力。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专家授课与代表交流、集中学习与观摩考察、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开展灵活多样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代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深化“两个联系”制度和代表履职激励制度,巩固“代表有约”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激发代表履职潜力、代言活力和为民动力。
二是多元化拓宽代表履职渠道。坚持邀请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参与常委会履职活动,列席常委会会议并参与测评,使人大工作建立在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涵,凝聚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人大合力。
三是多角度强化代表履职服务。加强代表联络服务,按时为代表寄送《人大论坛》《铜仁人大》等学习资料,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高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的沟通,落实代表履职经费保障、时间保障、待遇保障,积极协调解决代表履职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从严从实恪守初心,以务本责实提升机关职能
一是抓好机关政治建设。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建引领人大业务,围绕“党建引领、先锋人大”品牌,开展好“双融合、五带头”主题活动,努力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
二是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暨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推进机关政治生态环境风清气正。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真正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压减不必要的支出。强化人大信息宣传,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力争在区级以上媒体多发稿、发好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整合常委会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全力提升工作效能,切实为基层减负。
三是抓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指导。加强机关人大与乡镇(街道)人大(工委)的交流互动,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落实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指导乡镇人大工作制度,指导乡镇人大依法召开人代会、实施专项工作监督、开展代表联组活动等,促进乡镇人大依法、规范、高效开展工作。督导《贵州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贵州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听取4个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情况报告,不断提升基层人大工作水平。
一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