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网
您当前位置: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新闻中心 >> 浏览信息
万山镇人大:以春风化雨之力 谱文明新风之章
更新时间:2025/04/08   来源:万山人大    关注人数:184

近年来,万山镇人大以“春风化雨”般的细致与坚持,将文明新风的种子播撒在群众心间,从移风易俗、民生服务、文明素养提升等多维度精准发力,通过党建引领铸魂、服务惠民筑基、文化浸润塑形、长效建制固本,推动形成移风易俗新风尚,破除陈规陋习,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党建引领,锚定文明新风航向。万山镇人大始终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文明创建与移风易俗,联合基层党组织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基层治理。一方面,组织党员带头践行节俭办事的理念,大力弘扬孝善文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发动乡贤和群众代表修订居民公约,将文明理念转化为行动准则。为深入群众,万山镇人大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组织人大代表定期走访入户,倾听群众诉求,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并依据反馈对移风易俗工作举措进行动态调整。在代表们的积极推动下,逐步构建起“党员带群众、规约引民习、监督保长效”的乡风文明建设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树立了标杆,也为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指明了路径。

民生服务,赋予文明行动温度。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问题,万山镇人大代表主动参与儿童阳光驿站的建设与服务工作。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开展留守儿童摸排走访,建立动态档案,并落实分片包干责任。代表们定期入户了解儿童需求,协同开展安全教育及设施巡查,确保驿站服务能够精准对接留守儿童群体,为他们提供常态化的关爱与支持。在殡葬服务方面,万山镇人大深知改变陋习不能仅靠说教,更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此,人大积极推动“公共服务治丧点”的建设,为居民提供免费场地和管理服务。这一举措不仅根治了辖区内灵棚乱搭、噪音扰民等长达20余年的顽疾,还为治丧家庭累计减免费用约90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的丧葬负担,保障了居民的基本殡葬需求。

文化浸润,搭建文明培育载体。万山镇人大积极推动“理论宣传二人讲”与文化浸润相结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平台,组织人大代表与理论宣讲员深入群众,以“理论+故事”“政策+案例”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尚。代表们还结合本地实际,参与策划“孝老爱亲”“家风传承”等活动,通过文艺演出、经典诵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时,推动各社区完善文化墙、宣传栏等设施,打造文明宣传阵地,让文化浸润有载体、文明培养有实效。截止目前,今年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0余次,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和文明意识。

长效机制,保障文明成果延续。万山镇66名人大代表通过建立动态监督体系,以分片包干形式深入社区,化身“文明观察员”记录问题,同时作为“整改督办员”紧盯进度,推动文明创建和移风易俗长效化。他们联合社区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组织,开展“文明新风”专项监督,针对滥办酒席、大操大办等陋习,督促整改并持续跟进。此外,代表们推动“群众反馈+代表跟踪”机制,通过意见箱、座谈会收集民意,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桥梁,形成发现问题、反馈、解决的闭环,巩固文明成果。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优化了基础设施,如道路修复、维修公厕等,还通过宣传引导和志愿服务提升居民参与度,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下一步,万山镇人大将秉持 “润物无声”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定力,通过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载体,推动文明新风从“入眼入耳”逐步走向“入心入行”,构建起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全新格局,为万山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文明力量。


Copyright 2010-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www.trrdw.gov.cn 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贵州省铜仁市花果山 电话:0856-5223869
黔ICP备19004555号 技术支持:铜仁市传媒集团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贵公网安备 52060202000227号